香港正大国际期货有限公司

客服微信 客服微信

期货要闻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现状与思考_正大期货_正大期

来源:正大期货    作者:正大国际期货    

  正大期货

  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普惠金融等“五篇大正大期货官网:”。其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好“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是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政治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三农”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效果显著。但是,也面临农村地区金融覆盖面仍有不足、金融机构差异化定位与协同不够、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尚待完善等问题。未来应从制度建设、银行体系等层面同向发力,共同做好普惠金融大正大期货官网:。

  正大国际期货

  乡村振兴 普惠金融 农业强国 共同富裕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金融“五篇大正大期货官网:”,普惠金融作为其中之一被提及,体现了我国金融工作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其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普惠金融的重中之重。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必要性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正大期货官网化、生态、组织振兴。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要求。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四梁八柱”制度框架和基本政策体系已基本形成,金融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致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是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政治要求

  “三农”工作始终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住“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和开新局的“压舱石”。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实现共同富裕看,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看,把战略基点放在内需上,农村消费和农村地区投资大有可为。可以说,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构成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底层逻辑。金融自觉服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切实增强乡村振兴服务能力,是履行政治责任、强化政治担当的应有之义。

  (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和重大举措。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实体经济的血脉,切实发挥职能作用、服务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是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三)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路径

  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上下更大功夫,推动乡村经济、乡村法治、乡村正大期货官网化、乡村治理、乡村生态、乡村党建全面强起来。”这意味着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还包括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既包括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也包括乡村治理和乡村生态建设,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自此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服务国家战略、实体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面向乡村的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一)服务乡村振兴的金融政策体系持续健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推出一批改革举措并先行先试,取得经验后在全国推广,农村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如确定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在河南兰考县等地建设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等。2016年,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推动农村金融发展进入新阶段。该规划提出加快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健全农户信用信息体系、建立“三农”金融统计体系等,并且部署了商业银行设立“三农”金融事业部等改革。2023年6月,多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要求推动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二)基本构建了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依据农村主体多层次、差异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我国基本形成了包括政策性金融组织、商业性金融组织和其他金融组织等在内的多元化农村金融供给体系,打造出功能齐备、优势互补、竞争充分、普惠包容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其中,政策性银行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发挥主力作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通过建立涉农金融事业部门,比如“三农”事业部、普惠金融事业部等,形成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供给机制,同时依托金融科技为“三农”领域提供低成本资金。中小银行和村镇银行利用网点优势和区位优势,立足支农支小市场定位,提供针对性金融服务。除银行体系外,债券、保险、证券、基金、期货等金融资源也逐步服务乡村振兴。例如,探索推出“保险+期货”模式,管理农产品价格风险;推出农村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的创新主题券种——乡村振兴债。

  (三)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效果显著

  党的十九大以来,银行体系流向乡村振兴的信贷资金保持快速增长,乡村客户覆盖面明显扩大。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由2016年末的28.2万亿元增加到2023年末的56.6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0.5%。这些贷款重点支持国家粮食安全、乡村产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等领域,对于乡村全面振兴起到重要推动作用。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国银行机构网点覆盖97.9%的乡镇,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

  同时,乡村振兴债自2018年起步,发行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出现井喷式增长,虽然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有所停滞,但2021年迅速反弹,此后恢复平稳增长。万得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广义乡村振兴债发行数量合计618只,总金额接近1万亿元。其中,“三农”专项金融债占比超过60%,共发行6134亿元;乡村振兴票据及地方政府乡村振兴专项债分别发行1893亿元和1026亿元,占比约为19%和10%。乡村振兴债逐渐成为引导金融活水注入“三农”重点领域的重要渠道,也成为金融机构服务农村实体经济的有力抓手。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仍存在的问题

  整体来看,农村金融体系在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农村地区金融覆盖面仍有不足。我国农村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与城市差异较大。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渠道和服务能力存在触达半径小、覆盖面窄等问题,仍有一些乡镇面临金融服务空白化、空心化情况,乡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尚未完全打通。特别是在贫困地区,金融服务资源存在不足,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捷性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此外,金融服务供给方主要围绕农村地区的头部客户开展业务,对长尾端客户覆盖有限。银行投入农村的信贷产品呈现额度小、期限短的特点,无法匹配农业周期长、季节性变化明显的需求。

  二是金融机构差异化定位与协同不够。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以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为主,其他类型金融机构为辅,缺乏多元化和差异化特征,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多样化、差异化需求。根据金融监管总局的数据,2023年9月末,全国农村金融机构共有3.1万家,其中农村信用社占51.6%,农村商业银行占38.7%,农村合作银行占6.5%,村镇银行占3.2%,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农村金融服务中心合计占比不足0.1%。除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外,其他类型金融机构占比较低。

  三是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尚待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支付体系建设、信用体系建设、法治环境建设三方面。支付体系是金融体系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金融服务质量改善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逐步建设和完善支付体系,但是仍存在一些边远地区互联网支付尚未触达的问题。信用体系是农村金融体系正常运转的支撑,也是农民获得贷款的关键,但是农村地区征信体系建设起步较晚,面临信用数据缺失、数据共享机制缺乏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金融风险缓释机制不健全,增大了涉农贷款风险。这也是造成农村地区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本原因。法治环境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保障,但是农村地区的社会信任较为欠缺,农村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相对较低,法治环境建设总体仍然薄弱。

  相关建议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仍然任重道远,需要从制度建设、银行体系等层面同向发力,共同做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正大期货官网:。

  (一)制度建设层面重点从三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支持框架。为了适应“三农”领域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应将做好“三农”普惠金融提升到战略高度,持续完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政策,扩大农村金融立法的覆盖面。同时完善金融政策体系,进一步发挥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适度提高涉农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强化涉农金融机构的正向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补偿机制。

  二是促进不同类型机构的协同。建立政策性与商业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形成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充分发挥优势、协同共进的发展格局。探索对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差异化监管机制,促进建立竞争有序、健康发展的农村金融市场。

  三是强化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的发展,加快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强化数据的互联互通,完善涉农数据共享机制,推动建立开放数字生态。重点关注农村消费者的金融健康情况,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客户的教育和保护,提升其财务韧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商业银行重点做好四方面金融服务

  一是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提。商业银行应加大脱贫地区脱贫人口帮扶力度,强化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贷款投放,积极推广纯信用、额度大、期限长、利率优惠的信贷产品,精准支持脱贫地区农户发展生产、增收致富。

  二是全力做好粮食安全领域的金融服务。粮食安全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银行体系要把服务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摆在更加突出、更加优先的位置,特别是要发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客户覆盖面广、服务手段丰富、产业链服务介入程度深等优势,深入开展综合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具体而言,要服务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加强产品和政策创新,大力推广活体牲畜、农业设施设备等抵质押方式,支持生产、加工、仓储、流通等各环节主体发展;创新支持高标准农田和重大水利建设项目,探索商业化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模式,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债加强配套融资和综合服务;深化种业振兴领域金融服务,聚焦企业扶优、基地提升、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创新攻关等重点领域,通过多种方式支持种业发展。

  三是着力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发展乡村产业和加强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银行体系要紧扣中央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推进乡村建设行动部署,结合区域实际,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具体而言,要抓好乡村产业贷款投放,聚焦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农业科技园等,为园区建设、运营等提供全面金融服务;探索农村基础设施服务模式,对接国家乡村建设行动有关规划,制定出台金融服务方案,研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贷款等产品;加强与各级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及农业信贷融资担保公司合作,与政府部门共同探索乡村建设特色产品和服务模式。

  四是运用数字化手段强化“三农”普惠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应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加强对数据的融合应用,加大“三农”普惠线上产品创新力度,推动金融服务精准高效。具体而言,可构建数字信用评价模型,为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构建动态化、可视化的信用画像,实现对产业链各主体的精准评级和全面评价;推动基于数字信用的多层次数字金融产品创新,探索为不同客群量身打造差异化的信贷产品,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渗透率,助力乡村振兴。

  ◇ 本正大期货官网原载正大期货2024年3月刊

  ◇ 正大国际期货: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副处长 李莉

  ◇ 正大国际期货:刘羽飞 刘颖


免责声明:正大国际期货官网所载正大期货官网:、数据等内容仅供参考,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行情策略请联系QQ客服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