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正大国际期货有限公司

客服微信 客服微信

期货要闻

硅谷银行事件对担保品管理机制的启示_正大期货

来源:正大期货    作者:正大国际期货    

  正大期货

  2023年3月,美国硅谷银行宣布破产,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广泛关注。该事件由逆周期调控缺失、资产组合单一以及风险监测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其具体成因可从风险管理、风险分散、风险监测等方面总结,对于担保品管理有诸多可借鉴之处。沿着这一思路,本正大期货官网提出相应思考和建议,即重视业务参数管理、强化集中度管理、创新监管框架等,从而更好发挥担保品管理机制的风险防控作用。

  正大国际期货

  硅谷银行事件 风险管理 担保品管理机制

  硅谷银行事件简述

  2023年3月8日,美国第十六大银行硅谷银行发布公告,计划甩卖持有的资产并发行股票融资。这一消息引发股票市场暴跌,市场挤兑之下,硅谷银行陷入实质破产状态,并于3月10日被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接管。这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银行业发生的最大规模的倒闭事件,政府的介入并未完全缓解市场对金融风险的担忧,在随后的两日内,美国股价、国债收益率、美元均出现了下跌走势,信用利差持续放宽。

  3月12日,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FDIC联合发表声明:将采取决定性行动应对任何流动性压力,增强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并保护美国经济。美联储将推出新的针对合格存款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以确保存款安全的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TFP),期限最长为1年,存款机构需用美国国债等合格的证券资产作抵押;财政部将从外汇稳定基金中拨款250亿美元作为BTFP的后盾。

  硅谷银行事件发生后,恐慌情绪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蔓延。3月15日,作为全球30家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瑞士信贷银行发布亏损72.9亿瑞士法郎的年报。3月19日,瑞士联邦政府宣布由瑞银集团收购瑞士信贷银行,并将瑞士信贷银行的160亿瑞士法郎的额外一级资本债券(AT1)减计为零。受硅谷银行事件波及,瑞士信贷银行成为第一个倒下的大型银行。

  硅谷银行事件原因解析

  硅谷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自2022年以来美国连续激进加息,引起投资亏损;二是硅谷银行资产负债表严重错配,利率和市场风险管理存在重大失误;三是在不恰当的时间发布重大筹资计划,激化市场恐慌。

  (一)美国连续激进加息,引起投资亏损

  美联储自2022年3月起连续激进加息,截至2023年2月末连续8次加息,累计加息450BP。由此造成金融市场流动性收紧,国债等证券的短期(2年期以内)与长期(10年期以上)收益率严重倒挂,证券投资的估值亏损快速增加。激进加息给硅谷银行的运营带来了三方面影响。一是银行获取资金所需要的成本提升。无利息存款减少,银行需要支付的利息增加。二是私募股权投资及风险投资项目融资变难。在利率提升的情况下,初创企业开始消耗存款,导致银行储蓄的现金开始流失。三是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等资产价格开始大幅下降,且这一下行趋势在加息预期放缓前还将继续。截至2022年末,硅谷银行的持有至到期金融资产(HTM)总规模为913亿美元,然而其公允价值下降了152亿美元。由于HTM按照面值计价无法及时反映市场波动1,出现了大幅账面浮亏。

  (二)资产负债错配,风险管理和内控不足

  硅谷银行主要服务于科技行业和风投领域客户。新冠疫情之初,科技行业的蓬勃发展使硅谷银行的存款快速上升,2年时间扩大了3倍以上。为了增加收益,硅谷银行购买了数以百亿美元的证券资产。截至2022年末,在硅谷银行拥有的资金中,仅有35%被用于提供贷款,而55%被用于配置可供出售债券和持有至到期债券(见图1),其中绝大部分被用来购买美国国债和MBS,投资集中度较高。

  硅谷银行事件的主要问题在于其资产端与负债端期限错配而产生的风险。硅谷银行支付的利息随着美联储不断提高利息而增加;收到的利息主要来自美国长期国债,其利率低于美联储加息后的利率,因而最终形成资产负债表上的亏损,造成存款客户挤兑潮。此外,硅谷银行未能有效管理证券的利率风险,也没有开发有效的利率风险衡量工具、模型和指标,也未能有效管理负债风险,其负债主要由风险投资公司和科技行业的存款组成,行业集中度高。

  (三)抛售资产,引发挤兑

  为避免流动性危机,硅谷银行最终决定甩卖可供出售的投资科目下的资产,在认亏18亿美元的同时,换取了210亿美元的流动性。同时,硅谷银行希望通过出售普通股和可转换优先股筹集22.5亿美元。该举措将硅谷银行亏损的问题演化为危机,成为整个事件的关键转折点。消息公布后引发抛售潮,硅谷银行股价当天暴跌逾60%,造成存款人和投资者对硅谷银行更大的恐慌和挤兑。3月9日,硅谷银行正式宣告破产。

  硅谷银行事件的主要原因可归为以上三方面,然而三者的作用顺序还有待进一步讨论:一方面,自2020年以来,美国货币政策剧烈调整对银行业的影响是共性问题;另一方面,硅谷银行将大量新增资金配置到高等级的证券资产2是在存款持续稳定增长情况下的合理选择。因此,硅谷银行事件的主要问题是资产和负债错配导致的流动性问题。究其根源,则是由于激进加息背景下银行的债券持仓浮亏,以及科技初创公司在加息周期中快速消耗现金存款。同时,受硅谷银行自身放贷能力较弱和市场优质资产缺失影响,硅谷银行只能将资金大举投向美国国债及MBS,导致资产配置集中度较高,不利于分散风险。

  硅谷银行事件的启示

  (一)重视逆周期调控机制建设

  与历次金融危机相似,硅谷银行事件的本质依然是金融杠杆的顺周期效应:在低利率的宽松环境下,银行只有进一步加大杠杆、拉长久期才能获得更高收益。而中小银行对利率波动等具有顺周期特征的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在利率周期中单向操作,而在趋势反转时缺少纠错机制,导致亏损累积,最终积重难返。

  面对顺周期效应,由于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传统的内部风险控制手段通常难以发挥作用。实际上,硅谷银行的内控部门在事件发生前已经发现风险,但银行管理者为了追求短期利益,采用成本计价的会计手段隐藏损失,导致内控措施失效,进一步加剧经营的顺周期性。这一情况更加凸显了逆周期调控机制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建立、完善逆周期调控措施,才能有效控制杠杆放大和风险积累,实现平稳有序发展。

  (二)风险分散的必要性凸显

  此次风险事件的原因除去银行自身对资产、负债的宏观周期风险认识不足外,资产相关性强、集中度过高也是关键导火索。截至2022年末,在硅谷银行的资产构成中,美国国债、MBS和美国商业抵押贷款证券(CMBS)的占比高达55.4%,这些债券具有很高的利率敏感性。因此,硅谷银行在货币政策转向的环境下要承担很大的利率风险。

  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的情况下,资产质量与利率走势高度相关。资产集中度过高,导致风险分散功能存在缺陷,进一步增加流动性体系的脆弱性。因此,在组合管理中,应当进一步关注各类资产的相关性,引入一些相关性较弱的资产进行对冲,起到降低资产集中度、提升风险分散能力的作用。

  (三)强化风险的识别与预警

  硅谷银行事件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美国在激进加息叠加量化宽松之后,整个货币政策快速转向所带来的流动性冲击事件。在美元流动性大幅收放之间,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就会爆发风险事件。因此,提前识别薄弱环节,预防风险发生尤为关键。在硅谷银行事件发生之前,美联储已经针对系统重要性银行设计了一系列监管制度,但硅谷银行因总资产低于2500亿美元的门槛而免于定期开展流动性压力测试,导致其成为监管盲区。由此可见,提高监管覆盖的全面性和时效性具有现实意义。

  此外,硅谷银行事件呈现显著的风险传染特征,事件影响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尽管硅谷银行事件在美联储及时救助下逐渐平息,但市场对其他类似模式中小型银行的信任危机仍在发酵。截至2023年3月末,美国已经有两家银行破产,涉及资产已经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总额。随后瑞士信贷银行事件进一步加剧全球金融市场动荡,虽最终其因瑞银集团的收购免于倒闭,但欧美银行业的整体稳定性令人担忧。在此背景下,即使各国央行和监管部门已开展救助,全球性危机序幕也已经拉开,引发“蝴蝶效应”。

  关于担保品管理机制的建议

  担保品管理机制涉及制度设计、担保品池管理、风险监测等多个方面,而硅谷银行事件暴露出的如逆周期调控缺失、资产组合单一以及风险监测不到位等问题,正是担保品管理机制的重点防范领域,因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重视业务参数管理,充分发挥担保品管理机制的逆周期调节功能

  金融顺周期性是引发风险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担保品管理机制是对冲金融顺周期性的重要手段:由于质押率的存在,担保品能够直接调控杠杆,抑制杠杆飙升;而在危机过程中,担保品基于“破产财产别除权”保护债权人可以就特定财产优先受偿,能够发挥阻尼作用,平抑市场波动并防止恐慌蔓延。建议在更多金融领域和交易中引入担保品机制,使其成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重要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深化担保品管理机制应用,完善担保品参数管理是关键。一是合理设置质押率是充分发挥担保品管理机制、调节金融杠杆功能的重要前提。对不同类型和风险水平押品的质押率进行精细化设置,才能有效控制各类资产的杠杆倍率,降低金融周期风险。二是担保品的市值计价、盯市调整也是确保风险敞口足额覆盖、防止危机蔓延的重要手段。建议在应用担保品管理机制的同时,重视和采用市值计价、逐日盯市、自动增补调整等一系列期间管理功能,确保其逆周期调控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应用。

  (二)强化集中度管理,多层次、多维度构建集中度监管指标

  在现代金融体系中,期限错配与杠杆交易普遍存在,在某类担保品使用过度集中的情况下,债券市场的局部波动也可能被放大为全局风险,加大系统脆弱性,硅谷银行事件再次印证了这一点。对债券担保品的集中度进行管理也是担保品管理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某类质押券的集中度过高,容易导致风险聚集、处置成本增加等问题。因此,无论从市场风险管控的角度,还是从业务对手方担保效率的角度出发,都应对质押券的集中度进行优化管理。

  担保品集中度管理能够有效发挥作用,指标设置合理全面是关键。在集中度管理过程中,可从资产类型、资产评级、计价币种等多个维度设置分级规则,并且重点关注风险水平较高的资产,同时引入定期动态调整机制,通过更精细化的担保品管理机制有效减少风险聚集,强化担保品的保障能力。

  (三)创新监管框架,推广基于担保品指标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

  硅谷银行事件表明,现有的风险监测指标和监管要求尚不足以有效防范风险的交叉传染。随着各金融领域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趋于一体化,应更加重视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传染,防范化解杠杆周期性变化的潜在系统性风险。因此,为应对及缓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周期波动的冲击,建议完善市场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

  有研究表明,担保品业务数据包含诸多信息,是市场流动性压力和金融机构风险的晴雨表,有助于预判市场连锁风险事件。结合担保品业务指标,可以帮助市场参与者直观地评估市场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和使用不同等级债券进行交易的风险承受水平、判断市场信用分化情况,有助于市场参与者识别潜在风险并及时化解风险隐患。因此,为应对系统性风险,建议建立健全风险监测框架,推广和运用以担保品使用为基础的资产价格和流动性等重要监测指标,构建前瞻性的风险监测预警处置体系,提升全市场识别、监测和预警金融风险的综合能力。

  注:

  1.HTM不会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进行盯市计价,只以摊余成本呈现在资产负债表上;可供出售证券(AFS)按照市场价估值。

  2.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监管标准,硅谷银行是一家保守稳健型银行,在其2022年末超过2000亿美元的资产中,只有不足0.5%的部分属于高风险的投资连带贷款,其余贷款有大型投资机构的托底保护或很高的资产抵押率,历史上几乎没有违约损失。而在其1200亿美元证券投资中,绝大部分都是高等级证券类投资,流动性很高,几乎没有违约风险。硅谷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达到13.9%,总资本充足率为14.7%,处于较高水平。

  参考正大期货官网献

  [1]刘婕,张正大期货官网卓,沈凌镁,汤振强,唐正超. 美联储发布硅谷银行监管审查报告[J]. 中国金融,2023(10).

  [2]卢大彪. 充分发挥担保品管理机制的重要作用[J]. 债券,2020(10). DOI: 10.3969/j.issn.2095-3585.2020.10.008.

  [3]中央结算公司担保品中心课题组. 宏观审慎框架下担保品管理的国际探索及对我国防控金融风险的启示[J]. 上海金融,2021(10).

  ◇ 本正大期货官网原载正大期货2023年8月刊

  ◇ 正大国际期货:中央结算公司中债担保品业务中心 张梦 王昱勋

  ◇ 正大国际期货:杨馥竹 印颖


免责声明:正大国际期货官网所载正大期货官网:、数据等内容仅供参考,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行情策略请联系QQ客服获取。